网上司法拍卖、网络财产查控——

互联网利器助力攻坚执行难

2018-09-21 14:3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通讯员 熊斌

       查控处置财务,是攻坚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少案件的成功执结,都需要大量财产查控和处置工作,效率如何提升?
       我省法院强化科技支撑,以信息化技术为抓手,不断创新手段,财产查控和处置水平不断提升。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汉中院,感受信息化建设为执行工作带来的变化。

       司法拍卖放上网  卖得快更卖得值

       一场抓捕行动,以闪电般的速度进行……
       9月13日上午9时许,武汉中院的14名法警突然出现在孝感某酒店内,将失信被执行人蒋某带上警车。
       据武汉中院介绍,蒋某陷入民间借贷纠纷。2016年底,法院判决,蒋某应偿还吴某1500余万元,蒋某未履行。2017年,吴某申请法院执行,法院查封了蒋某开发的一地产项目中117套房屋,并在网上依法拍卖。
       不料,蒋某不仅私下对外销售被法院查封的房屋,还在被拍卖房屋前安装铁栅栏,派人看守,阻止竞买人进入。武汉中院决定,对蒋某实施司法拘留,并对其出售法院查封财产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至此,申请执行人拍手称快,为法院的财产处置效率和强制执行力度点赞。
       在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处置中,司法拍卖是常见的手段。早些年,司法拍卖是以举行拍卖会的方式进行,由于受众面窄,导致成交率低,流拍现象多,不少案件卡在这个节骨眼上,导致执行难。
       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司法拍卖被放到网上进行。在淘宝、京东等5大电商平台上,时常可以见到司法拍卖的房产、汽车、土地等高价值物,竞价者众多。
       去年,武汉中院把洪山区徐东村的一宗地块放到网上拍卖,经过212次竞价,最终以14亿元成交,溢价率达到26.65%,刷新了中国司法网拍的成交价纪录。这次成功的网拍,一下就解决了相关的3起执行难案件。
       武汉中院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晏钢表示,网上司法拍卖相比传统场拍,不仅受众面广,成交率和溢价率高,还能节省执行成本。“传统场拍依托拍卖行,要支付10%的佣金,网上拍卖零成本,省下来的佣金可以退还给被执行人,减少其损失。”
       以武汉为例,三年来,全市法院网络司法拍卖成交1772件94.63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2.13亿元,执行质效持续提升。

       网络财产查控  查得严更查得实

       财产查控清晰全面,是财产处置快速高效的前提条件。
       为夯实这一基础,全省法院大力推行网络查控——向下,各地建立“点对点”的信息网络;向上,依托最高院“总对总”的数据平台,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变得更快更全。“以往的传统查控跑断腿,如今的网络查控只需点击鼠标便能迅速开展。”武汉中院执行局执行实施处副处长喻英辉对其中的变化体会深刻。
       据武汉中院介绍,在未启用网络查控之前,执行人员在查控财产时需“登门临柜”,一起案件要跑10余家银行和行政机关,才能摸清被执行人的财产数额。
       如今,该院与全市15家银行和7家行政机关建立了专线网络,基本囊括了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形态。同时,最高院与全国3000多家银行建立了总网络,让地方法院对辖区外的财产信息也能一目了然。
       通过该网络,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清晰全面,执行人员可以快速冻结存款、股权,扣押车辆以及查封房产。线上线下结合,也让财产查控变得更严更实。
       不仅创新财产查控模式,也要不断拓展财产调查渠道。
       在财产形态不断更新的状况下,我省法院主动“以变应变”,用足信息化手段,不断拓展查控触角和空间,目前已延伸到公积金、医保以及支付宝、京东、腾讯、保险等互联网金融新领域,查找有效存款和理财产品。
       2016年底,全国法院首例支付宝账户冻结扣划存款,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法院诞生。截至目前,武汉市的法院已经在上述互联网金融平台划扣存款500多万元,有力震慑了逃避执行的行为。
       记者从武汉中院执行事务中心了解到,该院还依托“武汉执行”微信公众号,建立执行“110”应急机制,发挥互联网优势,发动社会知情群众举报,进一步拓展财产举报新渠道。

       (原载于《湖北日报》2018年9月21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