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说”:法庭的那些事儿

2018-02-05 09:43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作者: 本报见习记者 万紫千

res02_attpic_brief.jpg

李家集人民法庭联合街道开展法制宣传。余 震 摄

    “我们还是日复一日地穿梭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那山里的人和事,常让我感怀,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把天平扛在肩上、把人民放在心里。山路弯弯,我们一直在路上!”

  这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书记员的心声,他们坚守在大山深处,丈量着乡村街巷,用心书写法庭故事,传播法庭味道,倾听法庭之声。

  ■姚家集法庭 从“图”说起的法庭故事

  人们常说,“这个事要从头说起”,而今天,这个故事却要从“图”说起。

  这个“图”,就是姚家集街、蔡店街的老地图。

  到法院参加工作后,秦浩被分配到了黄陂区法院姚家集人民法庭,成为一名书记员。法庭辖姚家集、蔡店两个街道,这里位居黄陂北部山区,紧邻大悟县、红安县两地,群山环绕,青山绿水养育了这里淳朴的人民,也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了不便。

  初来乍到的秦浩,拿着前辈“传承”下来的、仿佛古董般的两张地图,看着眼前这台为法院工作立下汗马功劳的“宝马”多达20多万公里的里程,咋舌不已。

  随着对工作的熟悉,他慢慢体会到地图和车辆的重要。“为了方便群众,我们不能‘坐堂办案’,而要主动送法下乡,来到群众的身边。”对于秦浩来说,上山下乡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然而,这里的道路可不像城里四通八达,一目了然,光靠手机导航是没有用的,出门送达,第一步就是识路,所以这两幅地图,必不可少。

  “走着走着,我们的小车里程已经达到30余万公里,而我来到法庭已经近5年,脚步走过了姚、蔡的近百个自然村。”如今,看到诉状上的村名,秦浩的脑中就展开了地图,几乎不用思索就可以迈开脚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他靠脚步熟悉着姚集、蔡店的山山水水,也靠脚步走出了与群众的感情。

  在占法庭大量比例的离婚案件中,法官们尽量避免机械式的送达了事,而是通过当面谈话、谈心,主动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从感情上化解隔膜,为案件的推进打下基础。

  为了让群众就像在家门口一样办案,在案件的送达、与当事人的谈话和对案情的调查等环节中,秦浩与法官宋兴章主动来到当事人身边,有时候是在当事人的家中,有时是村委会,有时甚至会在当事人劳作的田间地头。

    “我们的法庭就好比是‘车上的法庭’,我们的人走到哪里,法庭就在哪里。除此以外,我们还因地制宜,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案件,展开巡回审理工作,把开庭的地点搬到当事人的身边。”秦浩说道。

  其中,有一件巡回审理的案件,让他尤为记忆深刻。

  那是5月的一天,在一起离婚案件中,法官通过电话了解到,当事人双方都表示同意离婚,因为男方在电话中称自己行动不便,希望能在家里把事情了结,于是秦浩便带着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与案件承办法官来到了他的家中。

  “到了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家庭是如此的艰难。他的房子,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恰如其分。”而被告蔡某已经重病卧床。

  当蔡某要求坐起来说话时,秦浩把他从床上扶起,他只能勉强靠在轮椅上。

  受条件所限,窄小的房间没有足够的空间悬挂横幅,在单薄得连白灰都没有粉刷几块的墙上,更是无法钉钉子悬挂国徽。当法官坐在摇摇晃晃的凳子上拿着案卷宣布开庭,秦浩便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大腿上开始了记录。

  原告卢某没有多说什么,就是简单的要求离婚,被告蔡某的言语也不多。两人是一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夫妻,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养活自己、养大女儿绰绰有余。

  但2000年,蔡某身体每况愈下,到医院检查才得知竟是患上了糖尿病,并发症已经非常严重。不久,蔡某入院治疗,病情恶化,再也没有正常的站起来,一直卧床至今。

  蔡某说:“自从我查出来得了病,就卧床不能做事,她就养了我17年。”寥寥几句,道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她既要做事,还要照顾我,太累了,离婚让她心里可以轻松一些,不要这么累了。”蔡某没说几句,旁边的卢某已泪流满面。

  卢某表示即使离婚也不会离家,还是会继续照顾蔡某。“庭审至此,我们才发现这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家庭,竟经历了这么多艰苦,这起看似普通的离婚案件,有着这么感人的内情。”秦浩被深深地打动了。

  双方当庭签署了离婚调解协议。第二天,秦浩到他们的家中向他们送达了民事调解书,并给卢某办理了免除诉讼费的手续。一个案件到此了结,但他心中的感动却久久没有散去。

  “在为案件来回奔波、为成堆的文书奋笔时,我的身体和精神都感到疲倦,但是,当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当事人的肯定,当一个个的矛盾、冲突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化解,我深深感到付出是值得的。”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秦浩认为,法院人就是要以这种“大人”的胸怀,以一颗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带去方便。

  ■李家集法庭

  送达路上的法庭味道

  “味道通常是指味觉,油盐酱醋,酸甜苦辣,但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成长、纪念和回忆。”黄陂区法院李家集人民法庭书记员江山说道。

  车辆行驶在送达途中,当一片泛黄的梧桐树叶飘落在挡风玻璃上,低眉抬眼之间,江山才恍然察觉到白驹过隙间时间已留给了这天高云淡的收获季节,埋头于工作的他却浑然不觉。

  转眼间,江山在“陂西北”——李家集法庭工作已近4年,这4年的时间足以让他体味法庭工作的味道。

  酸,是作为新人的江山初入法庭尝到的第一个味道。“新”意味着年轻,有朝气、有冲劲,但也意味着学习要从“新”开始。“我是刚走上法院工作岗位的‘菜鸟’,与那些‘高端玩家’资深法官前辈相比,不仅缺少工作技巧和法律实践,更缺乏遇事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果敢。”

  新鲜感尚在保质期内,接踵而来的法庭工作使江山置身于社会矛盾的集聚点,他频繁见识了当事人的误解、社会的阴暗面。

  经历过了当事人的谩骂、恐吓与投诉,江山的内心无比抑郁,但他尝试着自我排解,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紧送达,早日排期开庭,尽快作出裁判,早一天结案,就能早日化解矛盾。

  他能做的就是及时邮寄法律文书、给拒收文书的当事人多打电话联系,耐心地劝导当事人不要逃避,坦然面对矛盾纠纷、及时校对法律文书并尽早送至当事人手中。

  最初,就是这个“淳朴”的念头支撑着江山的工作热情,后来,与庭长、同事的谈心,他总结出了一条小小的经验:面对当事人的误解和质疑,一笑置之,坦然应对,唯有坚持诚心、耐心和法律心,才能获得当事人的真心、良心和理智心。

  苦,这是江山曾经觉得很可怕的味道,可偏偏在基层法庭中无处不在。李家集法庭辖李家集街与罗汉寺街,面积300多平方公里,100余个行政村(社区),人口近20万。当地村湾众多,山路崎岖。罗汉寺街钢模企业较多,吸收了大量工人就业,由于技术工人长期在野外工地操作,换地转场频繁,送达难问题十分凸显。

  江山往往满怀激情踏上送达之路,几经周折,摸索找到被告家的位置,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杂草丛生,只能面对一堆残垣断壁。

  为了及时准确的送达,他经常会抓住当事人的午饭空隙,或是在阴雨天气、农忙时节、逢年过节,进行“精准送达”。因此,他饿着肚子冒雨踏着泥泞的小路行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野外工地是常有的事,但只要成功送达,江山的内心就会无比开心。

  “路上听同事讲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们刚参加工作时,靠着一辆旧二八杠自行车在泥巴山路上骑行了10多年,转念一想,现在的我已经够幸福的了。”他说道。

  辣,是很多人钟爱的味道,但心里发辣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基层法庭驻地农村,处在人民司法的最前沿,直接面向底层群众,每天早上开门,总能迎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有天未亮即起身步行几个小时步履蹒跚的老人,有提着奶瓶、背着孩子、带着生活用品而来的妇女,有拄着拐杖、打着石膏赶来讨要医药费的受伤民工……

  他们或是因家长里短的“小事”,或是心灰意冷,对家庭和生活陷入了绝望,或是看似简单,争议不大的小标的额纠纷,只为出一口气。

  基层法庭有许多家事纠纷案件,法官就像医生一样,“望闻问切”,讲法明理,充分沟通,“对症下药”,化解双方心结,可医生也没有可以包治百病的技术和灵丹妙药。

  每当这个时候,江山总感觉心里火辣辣的。“他们的确很需要帮助,但由于法律观念淡薄,没有树立风险意识,在法律面前我们也无能为力。”他无奈地说道,“我能做的就是倾听,静下心来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有时候还需要耐心引导,按照我们的思路走,从他们杂乱的表述中寻找出关键信息,理顺相应的法律关系,然后告知他下一步的步骤和程序。”

  甜,是江山努力追寻的味道,但只有经历了酸、苦、辣,幸福的甜才更有滋味,才会让人倍加珍惜。

  当无助的当事人拿到救命钱,当孤苦的老人老有所依,当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当斗气近邻握手言和……江山看到了老百姓真诚感激的目光,这个时候,他觉得心里甜丝丝的。

  “法庭味道如此,法庭人生亦是如此,扎根一方热土、服务一方百姓,默默地做一个执著的追梦人,这就是我们基层法庭人的真正价值吧。”

  ■横店法庭

  用心倾听的法庭声音

  黄陂区法院横店人民法庭位于黄陂区横店街,地处武汉市北郊,黄陂区南部,东邻亚洲最大的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西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法庭现有5名工作人员,彭袁就是其中的一员。

  “请问是横店法庭吗?”“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情?”接听群众来电,是彭袁每天的工作日常,而奇妙的是,他的工作经历都与接电话有关。

  大学毕业后,彭袁的第一份工作是基层派出所的文员,工作内容就是接听报警电话,每次电话一响,他内心都会一惊,然后赶紧找纸笔,边接听电话边记下报警的信息,担心记漏重要信息耽误出警处置。

  后来换了工作,他去了北京,在一家律所做助理,由于没有实务经验,他工作的内容也是接听电话咨询,那时咨询电话响起,他内心也是常常犯愁,担心无法解答咨询问题而丧失潜在客户。

  如今,同样也是接听群众来电,彭袁却少了曾经的担忧。“因为在法庭工作的这些日子里,从一件件案件中,我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只要用心倾听,就可以沉稳地应对每一个来电、处理每一个问题。”

  今年是彭袁在横店法庭工作的第4个年头。他还清楚地记得,2013年9月底,横店法庭庭长陈大进将他从政治处接到横店法庭,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填写传票、应诉通知书等,并带他去村湾里找当事人送达,协助庭长审查立案,送达副本,庭审记录,草拟判决书,整卷归档。

  就这样,他逐步参与到案件审理的每一个环节,熟练掌握了民事案件审理程序与细节。

  一次,彭袁跟陈大进去监狱开庭,经过数小时奔波才到达目的地,在办理开庭手续时,彭袁却发现自己忘记带介绍信,他急忙询问能否事后补交,却被告知不行。

  “我内心一下子就慌了,以为一天的奔波就因为我的一个失误给浪费了,当我告诉陈庭长之后,陈庭长从包里拿出一张介绍信给我。”原来每次出差,陈大进都会随身带着一套材料,以防有遗漏。

  这件事情让彭袁反思了许久,他深深地认识到,法律工作确实不容一丝马虎,唯有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工作,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做好审判工作。

  在办理一件树苗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为了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陈大进带着彭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案情。

  下雨后的田间满是松软的泥土,一脚下去满腿泥,一个多小时,他们走完了三片田地,当清点核对完树苗,他们已是汗水浸衣、泥水满裤,但是,案件事实也查明了。

  做了4年书记员,彭袁见证了无数的法庭故事,也看到了法官最真实的一面:“别人以为法官都是身披法袍、手执法槌端坐在审判台上,事实上,法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常常走访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其辛劳可想而知。”

  借贷、交通事故、离婚是基层法庭的三大案件类型,每个类型案件都有其特点,借贷、交通案件难以送达被告,离婚案件涉及婚姻关系,潜在风险隐患大。彭袁认为,仅仅只是熟练掌握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并不能应对法庭的工作。

  “对于每一个案件具体的审理,不仅要求我不断储备法律业务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他说道。

  对于婚姻家事案件,彭袁认为这类案件涉及身份关系,触及家庭矛盾,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家庭矛盾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仅通过庭审调查,很难判断是非曲直,法庭作出裁判不容易,要达到化解矛盾、定分止争也就更为困难。因此,他直言道:“审判工作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严明,但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工作是在审判之外。”

(原载于《人民法院报》2018年2月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