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长江知识产权论坛举办

武汉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编制开门问策

2020-08-24 09:03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上半年商标申请量逆势增长。图为申请了商标的防护服企业“协卓”受到市场认可,加大马力生产。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8月21日,第四届长江知识产权论坛邀请全国知识产权界著名专家学者,聚焦武汉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编制,为规划研究和编制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多位专家建言献策,将知识产权事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据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PCT国际专利受理量等指标均超额完成,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累计265989件,较“十二五”期间增长99.86%。武汉地区共有78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专利奖、专利优秀奖等。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代江龙,代表规划研究专家组介绍了武汉知识产权“十四五” 规划制定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新一轮规划的制定要广纳贤言、科学设计、系统编制、便于实施,要成为我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行动纲领、线路图和施工表。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刘华教授总结:“凝炼发展成就,反思深层问题;提升创新质量,接续优化治理;放眼全球变局,融入双轮循环;理性研判市情,疫后重振发展。”

    据悉,长江知识产权论坛,由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自2016年起持续举办,聚焦知识产权前沿问题,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学术品牌活动。

    来自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社团的代表130多人参加会议。

    全国专家建言献策

    将知识产权事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本届长江知识产权论坛上,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认为,武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要将知识产权事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并提出加强专利与标准融合发展,培育本土品牌等多条建议,为武汉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思路、贡献智慧。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代江龙表示,“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新发展形势,“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防疫常态化与疫后经济恢复发展的要求。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泽欣提出,“十四五”规划制定,要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和进一步贴近人民群众,这是知识产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将充分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原院长、教授何敏强调,市场准入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的融合、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的融合是未来两大必然趋势;政府于融合至关重要,提升企业专利管理与运营水平是政府职责所在。

    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教授马治国介绍陕西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制定情况,为武汉提供样本参考。

    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刘瑛教授提出,新型市场监管的实质就是信用监管;强调知识产权信用,建议培育本土品牌。品牌作为信用的标志,是增强国家实力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指标。以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运行为依托,遵循四条路径完成商标品牌的打造:规划品牌识别;实现品牌优选;延伸和扩张品牌影响力;创造并维护品牌资产。

    原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表示,武汉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应该围绕武汉市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而开展。

    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张柳副研究员提出,武汉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要与中央和省市各层级“十四五”规划做好衔接,要认真学习国家知识产权“十四五”编制思路、进度、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使得地方知识产权规划与国家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的整体方向保持一致。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会长金明浩教授认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应成为本轮规划设计的基本遵循。

    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市知识产权服务协会秘书长蔡祖国教授认为,武汉知识产权发展并不平衡,应聚集优质资源,重点打造知识产权集群化优势化发展的引擎等。

    (撰文:董黎)

    市法院与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手

    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

    来自浙江的金先生,因自己的专利在汉被侵权,上月向市中院起诉,在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调解下,不到1个月获得赔偿,并让侵权人停止侵权。解决问题还省时省力,金先生服气撤诉。

    该案是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武汉市中院签署诉调对接合作备忘录后,市中院委派给保护中心的首批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并成功调解。

    金先生是发明专利“反向地面刨毛机”的专利权人,产品推向市场后,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仿冒品,为了维权,他把3家在汉机械公司告上法庭。

    武汉市中院认为这项纠纷适宜诉前调解,7月31日,将纠纷委派给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保护中心调解员接到案件后,立即与原告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原告的诉求,获得案件的一手资料。

    8月19日上午,保护中心组织双方当事人在武汉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多元纠纷在线调解室进行调解,经过调解员和指导调解的法官多次耐心劝说和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分别就赔偿金额作出让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3家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分别赔偿原告2万元,原告金先生放弃诉讼请求并撤诉。

    据悉,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保护中心作为市中院的特邀调解组织,承担市中院委派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充分发挥保护中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力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效率提升。

    (撰文:刘莹佳 岳茜 陈渊)

     (原载于《长江日报》2020年8月24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