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青山:“四位一体”构建法院文化新格局

本报记者 程 勇 蔡 蕾 本报通讯员 孙振东

2018-12-19 11:19
来源: 人民法院报

1545083123283_1.png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将服务审判、服务干警、服务法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位一体”协同发展,通过不断拓展文化建设领域,丰富文化形式内涵,使法院队伍呈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几年来该院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院”“省文明单位”“省青年文明号”等20余项荣誉称号。

 统筹规划,夯实物质文化根基

 自2016年起,青山区法院相继出台《青山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青山区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持续不断完善法院文化环境和诉讼服务设施,使司法职业特性和法治底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凸显。

 青山区法院的物质文化建设思路,既主次分明又兼顾各个方面。对于与审判业务息息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实行等级优先、倾斜照顾。如“四室三中心”建设及法院三级专网、数字审委会、安保系统建设等,在设备配置和内部审批上均实行“绿色通道”,既讲求效率,又严格把控质量,以确保审判中心业务运转有序流畅。

 在丰富干警业外文化生活方面,以《实施方案》为基础,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项推进。2017年初,全面升级干警基础办公设施;2017年底,占地300㎡的法官书屋投入使用;2018年3月,乒乓球室、健身房、瑜伽室全面整修,新建成的律师休息室、沙盘游戏室、青桐园爱心母婴室等相继开放。这些物质文化设施不但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了便利的司法服务,在内部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重要作用。

 在物质文化特色项目建设方面,依托青山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样板服务中心”——蒋家路社区服务中心,青山区法院将其中200㎡的区域建设为青山区法治教育基地。基地通过集文字、图片、视频、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元展示形式,辅之以模拟法庭、游戏互动等体验模块,将法治历史沿革、审判职能管理、法治人文理念融为一体,不但可以生动直观地向参观者传递司法理念,进行普法教育,还可以承办小型普法宣讲,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度。同时,根据办公大楼功能分区的不同,青山区法院还在各楼层建设有“红色阵地”,阵地涵盖队伍建设、审判业务、风采展示等多个板块,全方位展示该院物质文化建设的特色和风貌。

 精准定位,深挖精神文化内涵

 2017年7月,青山区法院围绕政治文化、价值取向、司法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深入挖掘精神文化的内涵形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青山区法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警,制定完善的理论学习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政治学习等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重大节庆日组织干警到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并通过主题征文、演讲、书画摄影展等形式增强干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政治定力。

 青山区法院将培育具有“崇法护法精神、司法为民情怀、客观公正立场、辨法析理能力、丰富广博阅历、谨言慎行作风、清正廉洁品格”的法官队伍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打造“战术系统”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法官的“内涵式”发展。例如每隔一周举办一次的法官论坛,组织全院员额法官围绕重大疑难复杂及热点法律问题展开学习研讨。此外还有法官联席会、法官故事会、庭审观摩、法官课堂、司法案例教学和院校共建研讨会等多个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在促进法官业务素养提升和法律知识更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审判业务学习的常态化和系统化。

 围绕精神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青山区法院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培育和塑造法院精神。一是深挖院训这一精神文化核心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办公大厅、窗口部门、文化刊物等突出位置重塑院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干警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同时,动员全体干警共同参与法院LOGO设计,以增强精神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以多样的形式传播法院精神。对内,重视发挥法院精神的内部感召作用,广泛开展交心谈心、宪法宣誓、文艺汇演、主题教育等活动,让法院精神内化于心;对外,重视发挥法院精神的外部辐射作用,做好优秀干警和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三是以扎实的行动践行法院精神。重点通过对法院干警的形象仪表、言谈举止等外部行为的塑造,使法院精神外化于行,从而不断提升法院、法官的整体形象。

 内外兼顾,激发行为文化活力

 青山区法院的行为文化建设,是以价值观体系的塑造和干警的训练养成为核心,以繁荣法院特色文化为目标,以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为主要形式,全方位发挥行为文化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展现精神风貌的重要作用。

 搭建体系,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养成。2017年8月,该院院长江宁指出,价值观的培树是首要任务。价值观系统以锻造法官忠诚公正品格为主旨,通过开展书记讲党课、先进事迹报告会、联合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对干警的思想进行引导塑造。与此同时,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持续开展“星级争创”活动。在此基础上,协同媒体积极扩大宣传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广泛宣传。

 规范司法行为,确保司法廉洁公正。青山区法院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干警听学廉政教育课,观看廉政电视电影,举行廉政知识竞赛,开展“节日写廉政家书”“家属助廉开放日”等活动。通过“两微”等平台,推送自编自创的微党课、微视频、廉政教育宣传片、宣传漫画等,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入脑入心。

 内外兼顾,繁荣法院特色文化。在文化输出和形象塑造方面,青山区法院接连打造“法语青谈”“青法夜轻谈”两大文化品牌,涵盖读书交流、文化沙龙、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在目前已经举办的19期活动中,吸引了包括公检法司、律师事务所、高校等众多人员参与,结集出版了《法语选粹》《法眼观变》《法海拾贝》《法亦融情》《青法群星闪耀时》等作品集,极大地提升了法院形象。此外,青山区法院还积极丰富其他文化形式载体,通过举办笑脸墙、旗袍秀、法制舞台剧等活动,不断激发干警创作热情,增强创造力和归属感。今年7月,该院干警参演拍摄的微电影《法官的情义》获评全国第五届微电影微视频评选优秀奖。

 发挥法律优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青山区法院结合辖区推进实施的“红色引擎工程”,以延伸司法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依托“好样的工作队”“我是武汉好声音”等活动载体,打造出“法律巡回讲堂”这一服务品牌。截至今年10月,“法律巡回讲堂”开展各类普法宣讲、法律咨询、法治惠民、院校共建、院企交流活动达40余次,范围覆盖全区各街道。除此之外,该院还依托“青年文明号”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干警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助力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文化体系

 自建院以来,青山区法院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用制度引导人、规范人、激励人、评价人,真正让制度融入干警的思想与行动中,队伍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加强。

 2016年12月,青山区法院在《规章制度汇编(2009年版)》的基础上,对以往61项制度规定重新进行梳理修订完善,形成一系列权责分明、目标具体、内容细化、标准量化的内部管理制度。例如,为提高审判质效,制定《绩效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为保障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制定《会务工作管理规范》《警用车辆管理规定》;为约束法院群体行为,制定《干警负面行为清单》《外派帮助工作人员管理规定》;为增强干警凝聚力和向心力,制定《干警生病探望和慰问制度实施办法》等。这些制度把干警的日常工作、审判业绩、平时表现和业外活动全部纳入制度管理范围,形成以管人、管案、管事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青山区法院作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基层法院之一,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先后完成员额法官遴选、法官等级确定、审判团队组建、专业法官会议构建、司法责任制改革等各项任务,制定了《关于司法责任制的规定》及5个配套规定,形成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在审判监督和案件评查方面,制定有《审判工作及审判事务签批权限实施细则》《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规定》《审判监督办法》等制度;在指引法官规范办案方面,制定有《庭审百问》《证据规则百问》《释明权行使要点》等,充分保障了审判工作规范、公正、高效。

 围绕“保障系统”,做优做实制度保障。在考核选拔上,制定《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通过“部门+个人”双重考核模式,搭建科学考核体系。在教育培训形式上,根据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全员轮训,组织干警举行有利于增添正能量、凝聚力的拓展训练活动。建立学术调研工作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干警自学提高。同时重视对青年干警的培养,将57名35岁以下的青年干警纳入“青桐计划”人才培养工程,激发年轻干警干事创业激情。强化职业安全保障,通过完善人身安全保卫措施,建立安全保障应急处理机制、人身伤害保险和抚恤制度,解除干警履行职务的后顾之忧。

 法院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青山区法院的鼎新之举,文化的反哺功能也在不断引领青山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向更高起点迈进。今年1至10月份,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431件,同比去年增加1312件,结案5101件,结案率79.32%,位居全市第二;执行方面,2016年以来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99.11%,全市排名第二;2018年终本合格率整改后100%,全市排名第一。未来,青山区法院将继续秉承“文化兴院”理念,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涵,将文化建设渗透入法院审判执行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凝聚法官力量、培育司法精神、创新司法理念、推进法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原载于《人民法院报》2018年12月1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