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报道武汉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

2020-10-20 15:21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报道武汉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

       编者按:2020年10月20日,《人民法院报》第4版头条报道武汉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经验作法。现将《人民法院报》稿件原文刊载如下:

 

改革浪潮中的“武汉智慧”

      ——武汉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王田甜 本报通讯员

    今年115日,湖北省武汉市两级法院启动为期两年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工作开展以来,武汉法院主动强化组织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坚持依法创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繁简分流改革、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两项工作融合,全力保障试点工作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为改革贡献武汉智慧

    智库”护航 一体推进

    接到任务后,武汉市两级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年初均成立以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确保改革试点各项任务统一部署、闻令而动、一体推进;选拔抽调青年调研骨干、资深法官建立调研团队,聘请知名法学教授担任专家指导,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2月至5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用线下联席会议+线上微信工作群工作模式,建立双月例会制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办法,制定优化司法确认程序等五项实施细则、12种诉讼文书样式,将五方面改革任务分解成33项考核指标,搭建起试点工作主体框架。

    同时,武汉法院边改革边总结边探索,编印《民诉改革动态》19期,每月通报工作进展,向改革进度暂时落后的法院院长寄送督办函,在全市法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改革热潮。

    巧用“减法” 提质增效

    “适用独任制审理案件,对我们二审法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武汉中院立案一庭法官李钢介绍,“5月初,疫情刚好转,庭里就对二审独任法官进行业务培训及专业指导,我个人第一批适用独任制审理的60起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13个工作日,这在改革之前是很难完成的。

    从普通程序的90天到繁简分流后的30天,再到独任法官平均审结期限20天(包括一、二审),武汉法院初步实现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改革宗旨。

    为最大限度释放繁简分流机制效能,汉阳区人民法院编织四层分流网,将繁简分流理念从全院工作部署、部门分工有效延伸至法官办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要素式审判为抓手,要求当事人在开庭前填写《要素式信息表》,法官能在短时间内对争议关键信息了然于心……

    释放“红利” 惠及群众

    不会写诉状、程序太麻烦、诉讼成本高,怎么办?武汉法院着眼于群众的烦心事难办事,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今年6月,武汉中院新诉讼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在这里,你可以当个甩手掌柜:找窗口,3D视频精准导航;查案卷,自助机刷脸查阅,扫二维码下载、打印;写诉状,自助机上有电子模版供你喊话填写;想立案,导诉员可帮你自助生成;不想排队,可以通过各窗口实量人流量监控,避峰办事。通过线上线下建设,新服务中心实现全域诉讼服务。

    此外,为让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纷新模式——“小额诉讼深入人心,试点工作伊始,武汉中院即在全市基层法院重点部署小额诉讼助理员制度,从熟悉法律知识、沟通能力强和富有责任心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中择优选任小额诉讼助理员,承担推广、释明、引导小额诉讼的任务。目前,该岗位设置已延伸到多个人民法庭,让更多基层群众了解、享受改革红利

    多元解纷 特色纷呈

    武汉中院将工会、律协、商事调解组织、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及退休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纳入调解组织(员)名录,加强管理、培训,金牌调解作用逐渐显现。今年5月,武汉中院邀请知名律师担任特邀调解员,搭建在线调解室,立案前一次性化解12件侵害商标专利权纠纷,被告当场转账支付赔偿金,为消除纠纷后患,经申请,其中3案免费转司法确认,武汉中院由此在全国中级法院中较早实现司法确认零突破

    蔡甸区人民法院主动作为,在区交警大队设立道交巡回法庭,将司法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诉前调解、快速立案、现场受理、就地开庭一站式诉调速裁机制,打造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高速通道;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托产业经济巡回法庭,积极开展诉前、诉中委托调解。开启复工复产案件绿色通道,帮助武汉、福建、广东等多地企业化解债务危机近亿元。

  截至今年930日,武汉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司法确认案件1563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为17.14%,简易程序适用率为61.79%,一、二审独任制适用率分别为82.17%12.1%,在线立案25087件,适用率为21%,在线庭审率为5.9%

 (原刊载于20201020日《人民法院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