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庭的一对好搭档

2013-07-05 15:29
来源: 新洲法院
作者: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汪集法庭 杨梅芳

       我们庭有两位法官是一对好搭档。

       先来说说庭长“老梅”,“老梅”其实不老,40岁刚出头,但我们都习惯叫他“老梅”。他为人随和,脾气好,和他共事一年多,从没有听他对人大声说过话。不论是接待当事人,还是外出送达,他总是一张笑脸相迎,轻言细语。我们常常会遇到喋喋不休的当事人,有着一大堆琐碎的细节和故事要诉说,梅庭长总是与当事人“拉家常”,耐心地听完当事人的讲述,甚至在开庭时,当事人说些与案件无关的话,“老梅”也不制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给时间让当事人诉说,能够缓解他们的情绪,也能从他们陈述中,找到纠纷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好脾气有时也会带来“麻烦”。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有位86岁高龄的孤寡老人,经济困难,平时靠卖废品为生,是我们法庭的“常客”,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来法庭“要钱”。由于其案件的被执行人长期逃匿在外,音讯全无,也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导致这件民间借贷案件十几年来无法执行到位。

       梅庭长到汪集法庭工作后,暗自为老人的案件努力:他先是找到被执行人原来所在村的村干部了解情况,打听其下落;又找到其已经离异的妻子做工作,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2011年年底,梅庭长四处奔走,为老人争取到2000元司法救助金,亲手交到老人手里。可是这些努力并没有换来老人的理解,老人依旧隔三差五来法庭要钱。面对老人,梅庭长总是不温不火,一方面反复给老人解释执行工作的难度,一方面不时将法庭的废旧报纸送给老人变卖,安抚老人的情绪。

       梅庭长不仅有耐心,对待案件也非常细心。2012年3月的一件离婚案件,庭审中双方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法庭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期限考虑。开庭后,男方依旧不断到女方住处骚扰,并有暴力倾向。眼看期限将到,梅庭长思量再三,觉得根据法律规定判决离婚虽不错,但男方很有可能将怨气撒到女方身上,给女方造成更大的不幸,案件的关键在于做通男方的工作。梅庭长找到男方,在其苦口婆心的劝解下,男方终于答应与女方离婚,表示愿意去外地打工,重新做人,只是连车费也拿不出来。梅庭长听后慷慨解囊,拿出六百元钱给男方作为路费。事后,女方打电话给梅庭长,表示要送一面锦旗给法庭,被他婉言谢绝。

       再来说说咱们庭的副庭长潘应军,他可有“三绝”。第一绝是过目不忘。基层法庭案子一多,当事人也多,不翻立案本,很难将当事人和案件对号入座,可潘庭长简直就是活的“立案本”,每一件案子都了然于心,甚至外地当事人地址他也能记得清楚。第二绝就是“火眼金睛”。不管当事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潘庭长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总是能从当事人对事件的矛盾、无序的表述中分辨出真假,去伪求真。这第三绝便是一针见血。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当事人相互对峙、互不相让,常常陷入僵局。潘庭长避重就轻,往往用一两句话就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引导当事人回归理性,拿出务实的态度来解决纠纷。

       潘庭长办起案件来,该快时绝不拖延。有一次去武汉某银行冻结被告的账户,由于市区堵车,临近银行快要下班的时间,我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当车开到银行门口,银行的卷闸门已关到一半,潘庭长一个箭步一弯腰冲了进去,在最后时间将被告很可能在第二天就会转走的资金及时冻结。因为冻结存款给被告带来了压力,使其转变了抗拒和逃避的态度,这起案件很快得到了结。

       虽然表面上“铁面无情”,但是潘庭长心里总挂念着当事人的困难疾苦。2012年年初,有关校车安全事故的新闻在全国传得沸沸扬扬。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当口,汪集法庭受理了一件与校车有关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受害者(原告)是一名小学生,放学后从校车下来后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摩托车撞伤,作为被告之一的摩托车肇事者家境窘迫,连吃饭都是靠亲戚接济解决;而另一被告——该生就读的学校在答辩中坚称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调解陷入僵局。潘庭长意识到,这起案件如果按照法律程序判下来,的确应该由肇事者承担主要责任,那么案件的执行将会非常困难,受害者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受害者的母亲见调解不成,要求法庭尽快下判,扬言拿不到钱就上访。潘庭长顶住压力和当事人的不理解,多次找到该小学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学校拿出两万元赔偿款,与受害者家属达成了调解协议。

       这两位法官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分彼此、团结协作的精神。梅庭长因为法庭管理事务较多,有时开庭没有时间,他一声招呼,潘庭长二话不说就将案件接过来。两人不论谁是案件的承办人,遇到对方需要的时候,都会主动帮忙。他们一个性情温和,一个性格雷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相互合作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潘庭长遇到脾气暴躁、蛮不讲理的当事人与其争执不休时,梅庭长便轻言细语“打圆场”;当梅庭长陷入当事人的无理要求无法脱身时,也自会有潘庭长出马来严肃地对他们说“不”。两位庭长在生活上亲如兄弟、工作上互相帮衬,给法庭营造了融洽团结的氛围,使汪集法庭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办案质量和效率也大幅提高。

       瞧,这就是我们法庭的两位好法官,一对好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