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到结案用时7天,抽丝剥茧把矛盾化解在诉讼前

2020-10-20 15:19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W020201019575214442782.png

       10月15日晚,黄陂区人民法院一楼的一角,安静的白炽灯又亮了起来。做完当天调解案件的法律文书,晏晶随手翻开新案卷。忙碌的背后是这个年轻庭长对“案结、人和、事了”的不懈追求。

       晏晶是黄陂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法院是化解矛盾的集中地,每天面对不同的案件和当事人,晏晶却总能用自己的细致和敏锐,抽丝剥茧,找出纠纷背后的“结”,用专业和耐心把矛盾化解在源头。许多准备对簿公堂的当事人就是在她的调解下握手言和。

       今年5月,晏晶接手调解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一名工人在进行水电开槽过程中,被钢丝弹伤眼睛,治疗后被鉴定为八级伤残。该工程是由包工头从一装饰公司承接。受伤工人曾向黄陂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但因被诉主体不正确等问题撤诉,再次起诉时又适逢疫情案件被延后。

       接到案件后,晏晶认真分析了案卷。她发现虽然案件涉及三方当事人,但案情较为简单,对事实也没有太多争议。三方分歧主要在装饰公司和承包者谁来承担责任,怎么承担责任,以及具体的赔偿金额。只要赔偿金额在三方接受范围内,装饰公司和承包者各自承担一部分,这个案件就可以纳入诉前调解。晏晶的这一想法得到三方同意。

       然而调解初期并不顺利,三人明显互不信任,都怕自己在调解中吃了亏。对此,晏晶也不气馁,在持续的沟通过程中,她捕捉到三方彼此合作已有一段时间,日常关系还算不错。她觉得回旋的余地颇大。

       针对三人不同的态度,晏晶采取了“背对背”的调解方式,请原告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协助,与每位当事人进行单独调解。一方面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解释,让他们对进入到诉讼阶段的赔偿数额和责任承担有基本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了解三方的真实想法和可接受的赔偿范围。

       经过反复沟通,承包者和受伤工人的态度发生了较明显的转变,愿意做出一定让步。但装饰公司的负责人却顾虑重重,担心赔了钱伤者继续闹事。

       在一次调解过程中,晏晶发现这位负责人电话不断,业务繁忙。她趁势说:“您看看,您这么忙,与其在这里耗费时间、精力,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尽快把事情给解决了。毕竟对方确实受了伤,而且人家也愿意退一步。真正要进入诉讼程序,您还要投入更多时间和成本,这么多年的合作关系破坏了不说,公司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经过晏晶耐心做工作,最终三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承包者和装饰公司一次性赔付伤者18万元。裁定书出具当日,两方就依约支付了赔偿款。

       这件案子从接手案件到办结用时7天。临走时,受伤的工人感激地对晏晶说:“事情终于圆满解决了,我也能出去做事,开始新的生活!”

19d5b163d81a9a0b69698355b5ca410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