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群众利益 增进民生福祉

法润民心建设『幸福武汉』

2018-03-09 10:00
来源: 长江日报

        一直以来,武汉市将法治城市的建设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将维护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向社会建设和管理、公共事业领域和城乡基层延伸,依靠法治解决各类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建设“幸福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大接访”领导干部扑下身子解决问题

        2018年2月4日,武汉市33位市级领导干部、456名区级领导干部,下沉到街乡镇,面对面接待信访群众。

        这次“大接访”,聚焦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最迫切的重大信访问题,或现场出招,或承诺时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满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日全市布设信访点200多个,领导干部亮明身份、亮明地点,“既挂帅又出征”,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200个接访点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所有上访群众都能就近反映问题。

        某村征地还建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当日,村民在与市领导沟通后,得到满意答复,被告知政府解决办法。另一个接访点, 市领导了解到高层住户用水难情况后,安慰“别揪心,我们会尽快解决这个供水问题,让大家生活少烦恼”。

        从坐等群众上门,到扑下身子解决问题,武汉干部作风的转变让市民感觉春风拂面。

        正如武汉市委指出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是一个大考场,考的是自我革命的勇气,考的是联系服务群众的作风, 考的是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

        大接访活动全天接访群众1919批、5077人,针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疑难信访问题,现场解决398个,现场签订《承诺书》《保证书》1061份。

        从今年3月起,我市还将每月进行一次下基层大接访行动, 继续“放下架子、打掉官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排忧解难”。

        “网上群众工作部”解群众燃眉之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7年5月12日,武汉市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挂靠武汉市信访局,将市长热线、城市留言板、阳光信访平台、110联动服务等多个网上服务职能融为一体,群众投诉、咨询、建言等可网上留言,110多家单位“接单”,办理答复全部“晒”在网上。

        “咨询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漏水至今没有人管,应该找谁管”,打开“武汉城市留言板”,一条条留言令人目不暇接。自上线以来,这里平均每天收到数百条留言。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停车收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旦提交,即启动环环相扣的一条龙办理程序,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时限,群众可通过网络随时跟踪评价。与过去各平台“后台处理”、一对一反馈相比,如今,网民留言、部门受理、部门回复、网民点评,每一步都在网上公开、曝光,督促部门提升办理质与效。

        在督办考核上,网上群众工作部设置了完整的督查考评工作机制。每周在长江日报全媒体平台上公布上一周100多家单位办理群众诉求情况排名,督查考评组依据每周排名,约谈按期办结率低于80%、满意率排名末位的单位负责人,并通过明察暗访、上门督办,对久诉不办,虚假、敷衍办理等情况进行重点督办,督促整改。

        全市政法干部走进3249个社区为民排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月起,我市开展“全市政法干部进社区”行动,组织全市政法干部深入社区、贴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全市政法干部将走进全市3249个社区(村),一位干部对口1个社区或2个村(大队),实现政法干部全覆盖,社区乡村全覆盖。

        政法干部进社区,旨在当好平安社区、法治社区建设的指导员,深化平安社区创建,当好法治、德治和平安建设的宣传员,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围绕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重点开展防盗、防骗、防抢、防火、防事故“五防”宣传。政法干部将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做好答疑解惑,努力化解涉稳问题。

        行动要求政法干部当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督导员,重点关注辖区特殊人群,查找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督促落实动态管控措施,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通过建“圈”入“群”,了解社区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盼,及时听取意见建议。政法干部还将成为帮扶解困的服务员,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落实政法机关服务发展“八项举措”,积极推进法治惠民惠企工作进社区。

        行动已全面启动,近日全体干部到对口社区完成联系对接。3月至年底,政法干部要通过智慧社区APP打卡签到,所有政法单位每月底统计汇总数据上报,作为月通报及年终考核依据。

        万名警察进社区保一方平安

        2017年3月以来,武汉市公安局大胆尝试推动“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将1.25万名民警沉入1287个社区、1883个村湾,变“一警单干”为“1+N”工作组一起干,进一步夯实平安根基,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2017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测评结果显示,武汉市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公正执法满意度明显上升。

        “群众担心什么事,我们就要关注什么事。”一位常年在机关工作的老民警在社区找到了新感觉,“社区无案、无毒、无安全隐患、无传销,我们的工作才会让群众真正满意!”

        “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一推开,武汉市公安局就按照“破获一批案件、整治一批治安乱点、整改一批安全隐患,打造一批‘四无’小区”的目标任务,立即启动“聚力破小案”“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网络贩枪、涉黑涉恶等犯罪,严肃整治涉毒问题。

        2017年8月,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小夹社区发生一起砸车窗盗窃案,嫌疑人落网后拒不退赃。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进社区民警获悉此事,约片警一起3次提审,嫌疑人最终表示愿意交出还未收到的4000元工钱。接着,民警跑了四五趟才找到债务人,费尽口舌要回款项,加上之前收缴的近千元,基本为受害人挽回损失。受害人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尽心尽力,我真感动。”

        “防非”法治宣传行动送上万场讲座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切实从源头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从2月初至3月底,我市集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法治宣传行动。

        此次防范非法集资法治宣传行动由市委法治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工作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此次法治宣传集中行动,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识别、防范各类非法集资行为能力,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认识到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遭受的损失,引导群众遵法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远离、抵制非法集资。

        此次行动主要围绕“四个百万”开展,即发送一百万份宣传单、一百万份宣传手册、向一百万中小学生及家长发出倡议信、举办覆盖一百万群众的万场公益讲座,尽可能使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行动开展期间,我市结合“万名警察进社区”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组织民警、网格员上门宣传,发送宣传单和防范手册各100万份,并通过网格员建圈入群,在微信群、QQ群和朋友圈转发宣传有关警示故事、案例及视频。

        全市组织了“万场防范非法集资公益讲座”活动,由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授课,讲清非法集资案件的危害性,讲授识别非法集资的方法,开展投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同时,将组织公益讲师团深入机关、工厂、学校、社区(村),进行专场宣传活动,对每场宣讲通过斗鱼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以扩大正面宣传力度。

        开通网上诉讼服务系统

        为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全市法院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需求,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完善12368司法服务热线,整合法院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便民平台,开通网上诉讼服务系统,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咨询立案事宜、提交诉讼材料、预约办案法官。

        2017年,武汉法院强化巡回审判、节假日开庭、法官进社区释法工作,探索网上立案、远程开庭,并邀请武汉市法律援助中心进驻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司法救助窗口,及时办理当事人的救助申请,并在全省率先成立国家司法救助委员会。大力推进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坚持领导包案,推行网上信访和视频接访,探索律师代理申诉制度,通过再审纠错、依法终结等方式,推动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武汉法院依法处访经验被最高法院向全国推广。

        2017年,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保持“绿色通道”畅通,并将涉民生案件作为各类专项活动的重点,优先受理,快审快结快执行,立足于优先查控、优先扣划、优先启动评估拍卖、优先发还,对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的,打好强制措施“组合拳”,加大制裁力度。

        2017年,全市依法审结婚姻家庭、人身损害、劳动争议、医疗、教育等涉民生案件41880件。探索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健全反家暴联动机制,引入心理专家、家事调查员开展咨询疏导。青山区法院成立“回到初心”家庭关系辅导中心,江夏区法院设置“单面镜调解室”,推进家事纠纷人性化解决。

        公益诉讼办案数居全省首位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武汉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部署会上,武汉市检察院透露,武汉作为公益诉讼试点地区,不仅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提起公益诉讼的全覆盖,而且是全省试点领域最全面、办案类型最丰富的地区,各项办案数据均居全省首位。

        武汉市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利用“两法衔接”平台,发挥平台案件数据共享和信息化检索的优势,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摸排,对违法犯罪行为是否侵害了公共利益,进行关联调查。

        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对117件公益诉讼案件启动诉前程序,诉前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整改到位97件;对经建议仍不履行职责的20件案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全部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公益诉讼试点期间,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违法围栏围网养鱼、违建码头污染湖泊和长江水源地的案件,拆除违建码头及违法围网8万平方米;办理了一批因行政机关怠于履职致人防易地建设费、税费等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督促行政机关及时追缴,挽回国有资产损失7000万元;办理了一批因行政机关怠于履职致非法占用土地的案件,督促有关部门复垦土地300亩,为推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立法提供了宝贵的司法实践。

        策划:武汉市委政法委

        执行:长江日报法治文化传播中心

        撰文:梁彤 黄河 丰伟 王田甜 杨槐柳 赵明 周晶晶

        (原载于《长江日报》2018年3月9日特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