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岸,天高水阔。一块块金融产业发展的新高地破浪崛起,这里以改革为笔,创新为墨,绘制一幅幅经济发展迸发澎湃动能的生动画卷。
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和风险防范的司法需求更加迫切,如何依靠多元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营商环境发展……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试点项目探索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先行“试水” 解纷提速
法庭“围炉夜话”,共谈多元解纷。
“手上的这一批案子,在永清法庭‘一揽子’解决了,效率确实高!”某金融机构法务负责人李先生很有感触,纠纷圆满化解了,让他压力小了不少。
今年4月,推行“调立审”一体化工作模式的金融审判专业化法庭——永清人民法庭全面整合,将各类金融纠纷集中调处,形成全口径受理、全要素服务工作机制。
“金融纠纷一体化的探索‘试水’成功,接下来该如何提高纠纷化解效率,助推金融机构资产处置和资源盘活。”永清人民法庭开始了一系列的“升级”尝试——
调解提速——探索前端筛查、分类办理、诉前保全等方式,提出停息挂账、展期、分期等调解方案,加快债权清收,今年以来逾期还款纠纷调解率同比提升了1.5倍。
立案提速——金融纠纷网上立案率高达99.24%,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当事人就可以实现“指尖诉讼”。
审理提速——推行要素式审判、巡回审判等快审模式,深化“示范判决+调解”机制,今年以来金融纠纷平均结案用时同比减少了一半。
“法庭‘高效办理、一站解决’,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一大批金融纠纷得到化解,“五星好评”的口碑在群众和行业间流传开来。
引入“活水” 焕发新生
法官在共享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通过网络就能解决问题!”最近,小陈手上一批保险理赔纠纷被圆满化解,这正是依托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带来的便捷。
小陈是某保险公司代理人,专职负责处理公司理赔案件。对小陈来说,到法院开庭已经成了他工作的日常。
今年9月,永清街道共享法庭设立,在这里“不增编、不建房”,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法官可以实现多方联动,指导开展调解、提供诉讼服务、进行法治宣传。
“调解效果好,法官指导详细,最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我们是第一批受益者。”小陈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在搭建便民司法服务的工作格局中,江岸区法院坚持“法院+”,“寻盟友”“搭台子”,多面覆盖、多点开花——
以“法院+金融机构”源头防治。全市首个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执源一体化治理的“双工作站”正式运行。站点设立以来,江岸区法院以“调保立审执”一站式司法服务,共化解各类金融纠纷2700余件,促成执行和解580余件。
以“法院+仲裁委”联动解纷。全市首个金融领域“法护营商”工作站挂牌成立,贯通引流案件绿色通道。挂牌以来已引流仲裁委化解金融纠纷200余件。
以“法院+公证”提质增效。书记员、公证员驻点开展诉前调解,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更具性价比的多重选择。
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办案理念也在更新:“让纠纷止于未诉,让司法服务便于群众、便于企业,真正实现就地调处、实质化解。”
畅通“经脉” 纵深服务
走访辖区企业,了解企业法治需求。
日前,一场金融纠纷案件多元解纷工作联席会议在江岸区法院召开,来自政法机关、金融机构、调解组织等法律、金融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商共议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改革发展前景。
“我们始终关注着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先行区改革的每一步,以法治助推金融领域营商环境,活力奔涌、未来可期!”勇于创新、主动作为,这是长期关注江岸区法院金融专业化审判的各界人士的共同感受。
建格局、强队伍、创服务……针对不同行业赛道、企业类型、司法需求,江岸区法院把金融司法服务向“行业深处”延伸。
——功能定位上,找准“市场想要什么,司法能做什么”,提供从“科技”到“产业”到“展业”的全生命周期司法服务,为金融产业发展增添法治动能。
——解纷阵地上,搭建“金融法务工作站”,凝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力量,提供“驻点式”服务,为企业“嵌入式”解纷。
——服务精度上,走进园区,走近企业,丰富巡回审判、企业法治体检等对症下药式“服务项目”,条目式梳理、回应企业法律问题百余次,切实将金融治理触角延伸至行业最前端。
今年以来,2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到法院“司法实务讲堂”中,3500余件金融纠纷在多元合力下被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