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创新法治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武汉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力量,全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4年,武汉法院依法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121件,其中专利技术类案件1283件,2案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件,7案入选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再度荣获“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向新聚力,向上成势。武汉法院持续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湖北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保驾护航。
沿着高新大道一路前行,一座座高科技企业孵化大楼如雨后春笋,构成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摇篮”。
作为湖北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在此聚集。而在这充满创新活力的腹地,光谷的核心地段,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正开庭审理一起涉及芯片领域的技术秘密侵权案件,法庭里灯光明亮,国徽高悬。
该案中,某电信器件公司拥有“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技术秘密,王某在该公司核心技术岗位工作并签有保密协议。离职前后,王某等人将持有的技术秘密非法披露给某半导体公司供其非法利用。电信器件公司知晓后,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等人违反保密义务,将本属器件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其竞争对手半导体公司,半导体公司将不正当途径获取的技术秘密进行商业运营,都构成对器件公司技术秘密的侵害,遂判令半导体公司及王某等人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2000余万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
从“纸面上的权利”到“现实中的保护”,武汉法院以司法裁判的力度与温度,为科技创新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用法治阳光照亮创新征程。
洪山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查明被告将原告投资制作的微短剧改名换姓后,“搬运”到自己经营的视频平台播放。法院审理后认为,微短剧作为有相对明确主题和主线、连续和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具有独创性,属于法律规定的视听作品,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通过清晰界定侵权行为,传递出强烈信号,诸如“抄袭”“搬运”这类违背著作权法基本精神的行径,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创新的种子在公平竞争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同时,也催生了知识产权侵权批量化、网络化、分散化的特点。如何让常规的知识产权争议得到快速解决?武汉法院用深化改革这个“最大变量”,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武汉中院制定《关于审理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全市试行推广。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标的额较小的知识产权纠纷,为诉讼流程“瘦身”,缩短审理周期,让众多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纠纷得以快速解决。
在江岸区法院审理的一起著作权小额纠纷中,原告起诉被告在宣传资料中使用了其享有著作权的图片。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采用要素式庭审、表格式文书、示范判决等简案快审模式,快速审理并作出判决,被告在判决后主动履行了赔偿义务,纠纷7天内得到了化解。
以“繁简分流”为基础,以“权利保障”为前提,以“多样送达”为抓手,以“灵活变通”为特色,以“要素审判”为主线,武汉法院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案件特点,明确庭前准备、法庭审理、文书制作等各环节的流程标准和审理要素,通过“案件要素表”明晰当事人意见,精准锁定审理要点,实现“速分、速立、速送、速审”。
去年,5家基层法院试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1186件,平均审理时长节约40%,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效率大幅提升。
在实现常规案件快速审理的同时,针对专利技术等疑难案件,武汉法院全部纳入“繁案”审理体系。通过构筑专家陪审员、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委托鉴定、专家证人“五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武汉法院已建立起覆盖机械、化工、通信、电学、计算机等多领域,总计21名技术专家的专家陪审员队伍,为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原告武汉某科技公司和被告某信息技术公司之间因专利权权属纠纷对簿公堂,案件审理难度较大,涉及技术领域复杂,且双方均为光电行业的“重量级”企业,相关争议牵动着整个产业的神经。
准确查明事实是案件裁判正确的前提。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的资深专利审查员担任人民陪审员,全程参与案件审理。经过详细的技术比对和法律审查,合议庭最终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判决专利申请权归武汉某科技公司,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该案判决后,武汉某科技公司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人民法院更需主动作为。”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重大主题,2024年,武汉中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 保护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合法权益的八条措施》,从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成果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障职务发明人权益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并在案件中积极贯彻落实。
以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域为支点,武汉法院持续打造“高新企业有所呼,知产法官必有应”服务品牌,法官们走进国家级科创园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精准滴灌”式法律服务。
在“知识产权护航百企”活动中,武汉法院通过开展定期走访服务活动,对科研单位和专家反映的科技成果创造、运用和保护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及时跟踪解答,增强服务主动性。对涉及国家重大科技研究专项、行业领域知名专家的案件,纳入“四类案件”监管,做好判后释疑、风险提示工作,必要时提出司法建议,助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据统计,武汉法院2024年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58家,开展专题讲座50场,提供专项咨询300余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2025年,武汉法院将自我加压,瞄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汽车制造、“光芯屏端网”等武汉优势产业,进一步为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提速,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