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用脚步跟随春风十里

——记武汉江汉法院驻村扶贫干部李世耀

2016-12-28 10:56
来源: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作者: 江汉区法院政治处 成艳秦

扶贫图片1.jpg

扶贫图片2.jpg

    2015年11月,年近六旬的李世耀同志又有了一个新名号: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队员。他的工作地点也从江汉区法院机关大楼搬到了远在黄陂区长轩岭街竹园村村委会的“脱贫攻坚作战室”。寒来暑往,转眼就到了2016年尾声。

    勤学苦练的“住读生”

    自从当上了工作队队员,李世耀就以队为家,只要工作日都吃在村里、住在村里、走在村里,成了名符其实的“住读生”。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诗人们常常用这样浪漫的诗句讴歌对祖国大地的深情,用在他身上却一点也不夸张。

    竹园村是当地1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村里的10个自然村湾刚棋子一样零散地分布在12.35平方公里的山地、林地上,距离村委会最近的湾子“朱家山”,也要十几分钟车程,而且路面坡陡、碎石多,连自行车也派不上用场。刚驻村的时候,老李说自己是“两眼一抹黑的睁眼瞎”。为了尽快熟悉村里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他总是徒步走上几个小时山路,挨家挨户上门核对、熟悉包户情况。时间长了,情况都掌握了,但他还是喜欢走到村民家门口,和他们聊天,问问他们的近况,宣传解释党的扶贫政策。

    记得2016年的一个夏日,为了到最远的“陈家山”湾调查走访,老李清晨6点吃完早饭,带上一瓶水就出发了。原来,家住陈家山的陈哲云妻儿都是残疾,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最近,村里有人议论他家报告的房屋情况不真实,李世耀决定去一趟现场,往返30余里山地,愣是亲眼查看了陈家房屋破损漏雨的实际状况心里才踏实。这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即便是号称“天然氧吧”的山区,也躲不过酷暑。直到接近正午,走访才结束。返程的路上,早上带的水早就喝光了,太阳照得人一阵眼花,仿佛要把世间万物都烤干。老李渴得嗓子发痒,实在受不住了,就用手掬起山涧的流水沾湿口唇,缓过劲了再继续赶路。

    然而,对于“50后”老李而言,比翻山越岭更有成就感的是学习现代化办公手段。为了及时向上级报告村里的扶贫工作情况,以前习惯于什么都用手写的他,不仅学会了用电脑制作WORD文档,还会用年轻人喜欢的QQ传文件、传照片,甚至用上了“百度云”。白天在山地田间奔波,晚上回到村委会,就趴在办公桌前整理各类资料,一年下来,文件柜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几盒扶贫图文资料。

    自打学会用电脑,李世耀做了一份法院干部与贫困户的对口帮扶表,还制作了“精准扶贫帮扶结对明白卡”,一一发给院里工作的对口扶贫干部,让他们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联系方式一目了然。一年来,表格上有的扶贫干部身患重病或是到龄退休,他就随时向领导建议对名单进行调整,确保对口帮扶能够落实到位。

    心如明镜,春风送暖

    “竹园村全村271户,通过甄别,有贫困户46户,江汉法院对口帮扶的有23户,其中五保户11户11人,低保户9户19人,普通贫困户3户11人……”提起这些数字,老李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他常常说:“法院的同事都有本职工作,与帮扶对象的联系毕竟有限,我住在村里有这个便利条件,就多往农户家里跑一跑,让他们知道法院的干部一直在关心他们、关心帮扶工作。”

    2016年初,江汉法院投入资金帮助竹园村开展饮用水入户工程建设,此后多次组织帮扶干部进村慰问,李世耀自豪地跟人介绍帮扶的成果:帮扶的10个组中,有4个组均实现了自来水入户,138户人家实现安全饮水;其他6个组因为地势过高暂时无法接通自来水,只能高位引流,但也都安装了滤水器;江汉法院执行局长魏晓伟得知贫困户黄运生家庭困难,却苦于没有技术、难以外出谋生后,个人亲自送上了慰问金,还寻思着帮他打听合适的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外来户”,某种意义上,工作队的老李还发挥了村干部力所不及的“神奇功效”。有一次,村里的两户人家因为院子后面的一棵树发生了争执,都说是自家的,其实就是山上一棵无主的野树。两人扯得不可开交,村干部去了也没用。别人把李世耀也叫去了,他跟这家说说,又跟那家说说,把事情平息了。末了,有人说他们有什么事就愿意跟工作队的人说,村干部信不过。老李笑着说:“村干部是不是你们选出来的啊?是你们选出来的就应该相信他们!”

    呆在村里时间长了,李世耀也知道有时候扶贫工作并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村里有一位李老汉,因为村委会没有把他家作为低保户上报,一直对村干部愤愤不平,觉得他们办事不公。李世耀得知后,几次上门跟这位同姓本家聊天。村里的老李说自己年纪大了丧失劳动能力了,工作队的老李说你还有四个儿子啊;村里的老李又说我现在一个人跟着幺儿,他家也不济;工作队的老李又问那其他三个儿子情况怎么样啊。接着,工作队的老李给村里的老李算了一笔账:“贫困户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4040元,就算你那四个儿子每月给你50元,再加上你的养老金200多元,一个月怎么也有400元了吧,你说这样的情况作为贫困户报上去,村干部是不是还得挨批评啊?”一席话说得李老汉心平气和。

    有人问,你这样不是得罪人吗?李世耀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首先是扶贫对象要“精准”,既要“不落一人”,也得要让扶贫政策瞄准最需要帮扶的对象。

    这支手电筒只照亮别人,却忘了自己

    提起驻村扶贫,法院的同事们最关心的是那里的生活条件如何。特别是对那些年轻同志而言,不能购物、没有娱乐,简直难以想像啊!老李同志却说:“村里对我很关照,看我不会烧土灶,配了煤气炉、电冰箱,晚上想出门带把手电筒就行了!”

    李世耀就像他手中的手电筒,只想照亮别人,却从不介意自己身处何地。

    有人羡慕他的工作“清闲”、自然环境原生态,他说:“要说具体工作,我确实没做什么。加上我本来就喜欢户外锻炼,这算是把工作和爱好相结合了!反倒是你们,平时办案工作忙,抽出时间锻炼都不容易!”

    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老李平时爱好种个花花草草、研究绿色蔬菜什么的,这里资源丰富,岂不是正中下怀?但是他从不买农户的东西,不是东西不好,是不敢买,因为大家都认识他,一说要买就一定要送给他。“这是纪律问题,搞不得!”老李严肃地说。

    2016年冬天,法院组织对口帮扶同志集中到村里慰问。来之前政治处孙主任给李世耀打电话:“老李呀,院里要来慰问,你有什么需要的吗?组织既要关心贫困对象,也要关心我们的扶贫干部!”他却连声说:“院里慰问应该是来看望贫困户的,这个时候把我也作为慰问对象不合适,以后再说、以后再说!”一年多来,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哪怕是生活需要。就连法院的同事也很少有人知道,老李几年前曾罹患脑卒中,身体并不好,这次驻村扶贫还带着常用药。

    这就是江汉法院驻村扶贫干部李世耀的2016。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山清水秀,想到的是林间漫步;人们看不到的,是老李和山上的村民一样,用的是过滤后的高位引流水,想不到的是下午的班车载着村干部回家后,老李孤身一人守在村委会的二层楼里,更想不到的是,再过两年他就要退休了。在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