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法院强化“三个一”为优化营商环境撑起法治盾牌

2022-12-09 17:26
来源: 极目新闻

今年来,武昌法院聚力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多元解纷、灵活纾困、高效服务“三个一”,瞄准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为优化营商环境撑起“法治盾牌”。

编织“一张网”,下好多元解纷“先手棋”

创新模式,编织“行业解纷网”。创新“法院+工会”、“法院+工商联+商会”、“法院+建设局+建筑业协会”等“1+1+N”调解模式,积极搭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法商诉调对接工作室”、“武昌建设领域诉调对接工作室”等8个专业化调解平台,一体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在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武昌区企业孵化器—V+合伙人大厦等企业园区、重点行业领域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一年来,2个驻企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累计接受企业员工法律咨询300余次,成功调解案件23件。推动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等有机衔接的涉企案件“大调解”格局,变法院“单打独斗”为相关行业协会、基层组织的“联合作战”。

聚焦重点,跑出“金融加速度”。武昌区金融业总产值位居全省、全市首位,武昌法院受理的金融纠纷案件量长期处于高位运行态势。自2020年起,武昌法院水果湖法庭先后与湖北省银行业调解中心、湖北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共建“法院+银调中心”“法院+金融消协”诉调对接工作室,与银调中心会签《湖北银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实施方案》,多渠道吸纳金融领域行业协会的专业调解力量。2020年以来,共委托调解金融案件5300余件,调解成功4000余件,开展金融巡回审判30场次,有效发挥司法对金融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反哺”作用,助力金融纠纷快速高效化解在“源头”。

激活“一池水”,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

主动问需,靠前延伸司法服务。强沟通,建立企业“联系名单”。院党组书记、院长邓永清带头深入欧亚达、中建三局等企业走访调研,“点对点”了解辖区企业纠纷类型及司法需求,对常见问题及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延触角,定期为辖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民庭法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全面审查购销合同范本,及时对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意见建议,指导推动企业依法依规运行;重联动,协同共筑“纾困平台”,与武昌区地方金融局、武昌区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共同签署《中小微企业司法金融纾困联动协议》,通过构建“法院+政府+社会”司法金融纾困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提振信心、释放活力。

放水养鱼,审慎妥处涉企纠纷。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慎用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把紧“出”“入”口,广泛运用“活封活扣”“滚动解封”等举措,最大限度减少诉讼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在申请执行人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湖北某建设公司执行一案中,武昌法院执行法官王鹏巧妙提出以“置换担保”的方式,促成双方企业和解,顺利推动被执行企业“亿元楼宇”的有效处置,以强制措施的“退”换取企业经营上的“进”。

打通“一公里”,开好高效便捷“直通车”

制度引领,强化涉企分调裁审。完善涉企案件诉非分流、调裁分流对接机制,将金融案件诉前调解指导、司法确认等工作统一归口至水果湖金融法庭,实现“调裁一体”。调整速裁快审团队设置方式,变立案庭集中为在各民事审判部门和人民法庭分设,有效解决分案甄别、程序转换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小额诉讼程序,促进繁简分流,推进涉企案件简案快审、类案专审,推行“要素式审判”,合理分配司法审判资源,缩短涉企案件审理周期,加快企业资金回笼,激发企业能生动力和创造活力,全力以赴护航企业发展。7月以来,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由36天降至21.5天,分调裁审占比率由62.9%上升至85.7%。

数字赋能,优化涉企诉讼服务。开辟涉企绿色通道,明确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案件,速立、速调、速审,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出台《胜诉退费实施细则》,对确有困难无法负担诉讼费用、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办理诉讼费用缓、减、免手续,优化退费审批流程,做到“快速退清、一次退清”。强化宣传引导,坚持“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积极开展线上诉讼服务,全面推行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网上送法、网上开庭,减轻企业诉累。截至目前,律师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率87.3%,在线鉴定率95.5%,电子送达率90.6%,网上立案率达99.6%,提档升级效果显著。

武昌法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精准服务市场主体需求,努力打造低成本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