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奋进 笃行不怠
——用法治力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武汉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022-07-27 17:04
来源: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

近年来,武汉两级法院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提高站位、立足职能、健全机制、主动发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2020年,武汉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入选湖北省十大法治事件”“武汉市十大法治事件2021年,武汉中院破产管理人动态管理制度获评湖北省营商环境典型经验,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入选全国标杆,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被评为全国优秀。2022年,全市法院5个项目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4案入选湖北法院涉企金融典型案例,1案入选全省法院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近期,《法治日报》大篇幅报道湖北武汉法院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工作,得到最高法院周强院长充分肯定。

一、高点定位,协同发力,增强工作推进主动性

高起点谋划部署。作为全国最早参与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的法院之一,武汉中院坚持靠前谋划、主动担当、系统思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司法护航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提升法院整体工作水平的突破口,努力找准法院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瞄准全国法院最优,先后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 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司法协作机制作用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每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确八个必须,确定129个重点任务,健全57项工作制度。将破产案件快速审理适用率、首执案件平均结案用时等18项指标纳入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全市法院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出实效。

高要求督促落实。在武汉中院成立5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每月梳理、每月调度、每月研判,协同推进两级法院审判质效、立案服务、办理破产、执行攻坚、信息化建设五项工作任务。打造发现问题曝光问题整改通报追责问责年底考核的全链条闭环督查模式,制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暂行处理办法》《营商环境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规则》,开展四对照、四查找、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专项治理等系列活动,倒逼各责任主体履职尽责,推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高标准延伸服务。积极争取市委领导和政府支持,加强与市发改委、金融、环保、公安、检察机关的对接沟通,协同研究优化营商环境涉法事项,推动重点工作关键环节顺畅运行。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先后邀请415位律师代表建言献策,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听取意见,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11场。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广十大创新举措,公开诉讼服务十项承诺,进一步规范网上立案、财产保全、诉调对接等工作,在市区工商联设立民营企业诉调服务站,推动涉企纠纷快速妥善化解,全力当好司法护企店小二

二、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增强护航发展有效性

严格落实产权保护。以依法保护为前提、平等保护为核心、全面保护为基础,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让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2021以来,全市法院审结涉企案件248300件,诉讼标的额约1230亿元。探索中小投资者权利救济新路径,出台《关于在商事审判中依法加强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意见》,完善证券期货纠纷代表人诉讼、示范判决等机制,依法审理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破解证券市场中小股东维权难。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高效快速审理金融借款、银行卡纠纷。近两年,全市法院审结各类金融商事案件82635件,平均审理用时57天。树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武汉模式,推行跨区域管辖全省专利技术类案件,相关工作入选全国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推广清单

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司法救治退出。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建立市区两级破产工作府院统一协调机制。主动对接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5个部门出台5项政策文件,为企业破产涉税事项办理、信用修复、财产处置、简易注销等提供便利。协调市司法局成立武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出台破产管理考评办法和分级办法,促进管理人依法高效履职。联合市财政局设立破产援助资金,两年来累计发放138万余元,解决37案破产费用问题。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高效化、规范化,探索破产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打通破产简易程序快车道,畅通执转破各环节的衔接,助力市场主体有效救治、有序退出。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公司强制清算、企业破产案件136件。适用破产重整程序,助力六渡桥百货退市16年后重新上市;办结全省首例执转破重整成功案,让东西湖某建筑企业蝶变重生。

全面加强执行工作。依托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努力打通查人找物、精准惩戒、打击拒执等堵点,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积极推进与市大数据局、市综治办、市房管等部门数据对接,打通行业间数据梗阻,全力推动财产查控一网打尽。因案施策,用好用足各类强制执行措施,探索委托审计、悬赏执行、律师调查令等措施。推进执行事务集约办理,深化分段集约、繁简分流、类案集中执行新模式,加快执行案件办理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执结案件47748件,实际执行到位152.3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13.94亿元,执行完毕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6.13天。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平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对涉企案件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对企业家慎用黑名单,探索财产保全反担保前置工作机制,向主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的企业发放《主动履行法律文书证明》,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三、立足主业,提升质效,增强助企惠企精准性

突出,抓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强化对涉企案件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坚持一案一评估”“一环节一评估,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落实在执法办案全过程,把重大复杂涉企案件纳入四类案件监管,确保涉企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武汉中院通过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对一起合资合作开发合同纠纷加大调解,及时解除美联房地产公司近7亿财产保全问题,推动实现双方共赢。在全省法院率先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嵌入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实现涉企评估表一键生成、逐级审批,对涉企案件评估率自动统计、每月通报、纳入考核。2021以来,先后对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落实情况通报13次,评估率达99.52%

突出,抓实高效办好一件事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审速裁,适用简易、速裁、小额诉讼程序,审结77.8%的案件。组建立案调解和快审团队,用21.6%的民商事法官在诉讼前端解决了65.1%的民商事纠纷,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19天。严格审限监管,限制延期开庭,依法落实休庭规则,加强审限节点自动提醒警示,实现对案件立体化、实时性管理。深入推进集约送达、电子送达,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电子送达率达82.4%。对买卖合同、金融借款合同等五类上诉案件试行电子卷宗移送,将上诉案件移送效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定期抽查通报,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全市法院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天数同比缩短25

突出便,抓实智慧法院建设。立足提升人民群众诉讼服务体验,建设一中心、六平台、十八个应用系统,积极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运用。打造武汉法院诉讼网,加强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建成56个互联网法庭,优化网上立案、在线庭审、远程调解等功能,实现纠纷化解一站式”“零跑腿2021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6万余件,同比增长5.5倍。设立一站式执行事务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同步立案、同步查控、同步查找被执行人、同步约谈。在全国率先试点执行案件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加强执行系统与审判系统数据共享,避免双网操作的繁琐。建设并上线全国第四家营商环境数据平台,向社会实时公布营商环境司法数据,接受广大公众的监督。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和省法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强举措、优服务、提效能,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实现四个再升级

一是提高站位,明确目标再升级。服务意识更强烈、诉讼服务更便民、审判执行更高效、司法保护更公正为工作目标,认真落实省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巩固前三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果,明确工作任务,完善考评体系,多维度增强全员营商环境建设主体责任意识。

二是回应需求,提升效能再升级。聚焦市场主体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在全市两级法院深入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度、力度、广度。认真办理法治化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意见建议,不断拓宽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反馈渠道。全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开展司法助企系列活动,落实企业联系点制度,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主动问计问需问效,增进企业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是紧盯关键,优化指标再升级。继续紧盯办理破产”“执行合同指标,压实牵头责任,抓实指标优化,着力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和合同执行率。健全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破产重整,综合运用重整和解等手段化解债务危机。适时组织百日会战”“雷霆行动等专项活动,加大对恶意逃避执行、转移隐匿财产行为的制裁,大力打击拒执犯罪,为市场主体及时兑现胜诉权益。

四是双向发力,营造氛围再升级。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度挖掘优秀典型,全面总结先进经验,适时发布司法白皮书,积极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多角度展示武汉法院助企惠企成果。突出反面典型的警示提醒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涉企司法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发布涉企案件“红黑榜”,加大涉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力度,推动形成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