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骨 铮 铮 铸 忠 诚

2006-02-28 15:04
  轻点啊、轻点、再轻点——令人肝肠欲断的哀乐声。

  慢点啊、慢点、再慢点——前来告别的法官们的脚步!

  艾治华他太累了,安睡了,再也不要惊动他!

  2006年2月23日,无情的病魔夺走了艾治华年仅44岁的年轻生命。他两袖带着清风,带着对审判工作深沉的爱,带着对年迈的父母、待岗的妻子和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儿的眷恋,依依不舍地走了,走了……

  2月25日上午,天低云暗。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领导们带领数百法官伫立在汉口殡仪馆告别大厅,步履沉重地来到艾治华同志身旁,与他作最后的告别。   

  一名普通法官的逝去,为什么受到如此的关注?当他的亲人、同事向人们讲述起艾治华短暂人生里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时,在场的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扼腕痛惜。

  艾治华是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纠纷审判庭的一名审判长,武汉市优秀法官。他在近19年的审判工作中,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恪尽职守,认真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他热爱审判工作胜过自己的生命,并用生命演绎了一曲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动人赞歌。

  “他脑子里成天想的都是案子!”

  翻开艾治华的工作日程表,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每天不是开庭,就是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做调解工作,或者是主持合议庭讨论案件,即使是双休日,他也经常到单位加班加点。在2000年院里组织的一次例行体检中,一向自认为身体不错的他竟然被发现肝区有阴影。医生见其病情较重,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为使病痛不耽误他热爱的审判工作,病情稍有好转,他便执意要求出院,并表示会边工作边吃药治疗。领导和同事们劝阻不了,医生也无奈,只得一再叮嘱他要随时复查病情。

  由于艾治华审理的都是涉外经济纠纷案件,审理难度大,在出院后的4年时间里,他再也没有时间到医院复诊过。看着每天为工作劳累的丈夫,妻子心疼了,担心他的病复发,曾多次劝他到医院复查,但都被他以工作太忙而推脱了。为帮艾治华节省看病排队的时间,仅是2004年,他妻子到医院帮他挂过多次专家门诊号,也开过4次检查单,可艾治华都因工作太忙没如约复诊。直到2005年,艾治华明显感觉到身体有所不适,但考虑到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任务重、时间紧,审判力量又严重不足,他仍然强忍疼痛,继续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从8月份开始,他便一直持续腹泻,领导和同事们看他脸色非常不好,让他休息、看病,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去年国庆节前的一天,当人们都在酝酿着国庆长假的活动安排时,艾治华却在计划着到湖北仙桃市进行证据保全。同事们考虑到艾治华的身体不好,又路途遥远,劝他不要去,但作为审判长,他担心工作中途出现意外,坚持带队前往。仙桃是艾治华的老家,那里有他年逾70的父母双亲,同事们听说他一年中只是春节才有时间回家一趟,就劝他借此机会回父母家看看。可他进家门呆了不到10分钟,便同大家又踏上办案的征途,一直忙到晚上9点钟才回到武汉吃晚饭。

  国庆节假期,他终于放下工作,在妻子的逼迫下,这才到医院作了检查。结果令医生大吃一惊,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病毒已侵蚀了整个肝脏。艾治华不得不暂时离开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他是多么的不情愿啊!他妻子说,即使是躺在

  病床上,“他脑子里成天想的都是案子!”

  “办案要依法公正,还要看社会效果”

  艾治华常说,老百姓将官司打到法院,目的是要解决矛盾,定纷止争。如果在程序上结案了,但纠纷却未了,那么社会效果肯定不好,这样就等于没结案。因此,他一贯坚持以法律引导人、以诚心说服人,以耐心启发人、以真心帮助人,以公心教育人,并坚持将调解工作放在首位,力求做到“官了民了”,案结讼息,社会和谐。在过去的3年里,他带领的合议庭调解结案率逐年上升,仅2005年就达到了60%以上。

  2003年,艾治华主审并成功地调解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湖北省三峡工地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33起涉外案件,该系列案件的成功审结,受到了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0年9月3日,长江三峡大坝工地一台塔吊机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对受害人及其家属作了一次性的工伤补偿。但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为此,3名死亡民工的家属和30名受伤民工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产品质量侵权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请求判决美国某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赔偿人身伤害损失共计人民币3200万元。

  这是一宗重大的集团性涉外侵权赔偿纠纷案件,审理中将会面临事故原因、损害事实等复杂的事实认定问题,以及很多疑难的法律适用问题和赔偿标准的确定问题。同时,由于涉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商,该案引起了国内众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艾治华主动要求主审此案。他一方面要求合议庭在审理这些案件中充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目前对涉外产品质量侵权赔付标准没有专门立法的情况,他带领合议庭法官开展了艰苦而细致的调查与协调工作。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辗转于北京、上海、宜昌等地,走访了国家外经贸部等40多个单位和个人,参与主持各类会谈8次,并将双方提交的数千份、重达数十公斤的证据材料在开庭前交换和在庭审中质证。当时,恰逢SARS病毒流行,给案件的审理进度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艾治华创造性地提出采取邮寄方式交换证据,由各方当事人提出书面质证意见和反驳证据。就这样,该案的证据交换工作并未因SARS病毒流行而受影响,历时3个多月,反复多次,为案件能在预定期限开庭审理创造了条件。

  同年9月底,他又与院、庭领导一起,奔赴上海开展调解工作,为促成调解,他日以继夜地连续工作,有时为了在午夜或凌晨与美国公司电话交换意见,由于时差关系,他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入睡,最后,终于促使案件各方坐到谈判桌上来,一份凝聚着艾治华与知产国贸庭法官辛勤劳动的和解协议也在原、被告之间达成。2004年初,被告履行了近百万美元赔偿款后,艾治华又与合议庭法官们一起,赶在春节前奔赴宜昌,亲自送款上门。在民工们纷纷感谢法院,感谢艾审判长的同时,被告美国公司的代理人也从内心发出赞叹:“艾法官确实很优秀”。

  “法官要与时俱进,就得不断学习新知识”

  艾治华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取得大专文凭,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后,光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大学的学习,并获得法律本科学历。

  艾治华清醒地意识到:仅凭过去所学的知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为此,他决心边工作边学习,那时,他每天早上7点钟送小孩上学后,就早早来到办公室学习。平日里他非常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但他每年用于个人购买法律等书籍的支出就高达数千元,按他的话说,这叫一本万利,知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一次,他妻子外出办事,让他买菜做晚饭,可到晚上7点多钟妻子回家后,还未看见他的人影,打电话一问,原来他还在办公室里学习,早把妻子交代的事忘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他终于考取了武汉大学法律硕士,2004年底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适应新时期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审判工作的需要,他先后撰写了《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在媒体上发表。对办案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他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搞清究竟。同事们在办案中遇到疑难时,也喜欢找他切磋、探讨。因此,同事们都称他是国际法和涉外法律的“小专家”,一点不假,许多法律条文他均可脱口而出,反映出了他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他制作的法律文书也是结构清楚,论理充分,曾连续两年获优秀法律文书奖。他总对合议庭成员说,法律文书不仅要反映审判人员的写作水平和文字功底,还要体现法院的审判水平和活动。针对合议庭内新任法官多的特点,他除了自己积极带头多办案外,还注意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批改法律文书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回忆起艾治华的音容笑貌,同事们说,尽管他妻子过早下岗,女儿读书要花钱,古稀父母要赡养,但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从不接受当事人的钱物和吃请,从不拿手中的审判权去谋一己私利。

  在艾治华住院期间和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市法院院长周文轩等院领导多次专程来到医院,找到医院领导询问其治疗方案,并请求医院全力救治。领导们还来到艾治华病榻前,给他送上慰问金、问寒问暖、鼓励他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弥留之际的艾治华在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关怀的同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手上还有案子没结完”。

  为艾治华送行的队伍缓缓移动着,法官们眼里噙着泪花,心中默念着“艾治华”的名字,给他鞠躬、鞠躬、再鞠躬……真挚的情感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艾治华,请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