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教育丨武汉青山区人民法院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怎么做到的?

2021-04-07 08:53
来源: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编者按:为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干警向英模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主动履职奉献,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英模教育,在微信公众号开设“英模教育”专栏,号召广大干警学习先进典型,弘扬英模精神,形成崇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公平正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推动队伍教育整顿学习阶段入脑入耳入心,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近年来,湖北武汉青山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家事调解工作,通过心理疏导为家庭注入和谐“黏合剂”、通过打造家事调解“前哨站”积极服务市域社会治理,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家务事不再难断,为广大妇女儿童切实撑起了一片天。

今年3月1日,全国妇联决定授予199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获此殊荣。


用心理疏导为家庭注入和谐“黏合剂”
2021年3月3日,原本打定主意二次起诉离婚的男子李某张开了双臂,将啜泣的妻子张女士轻轻拥在怀里。这是青山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利用心理疏导化解的又一典型案例。
原来,因妻子张女士沉迷购物欠下巨额网贷,李先生已经来青山区人民法院起诉过离婚。鉴于双方感情基础良好,张女士真心悔悟,审理法官判决双方不准予离婚。没想到半年后,李先生再次来到青山法院起诉离婚。
面对一方坚决要离,一方坚决不离,审理法官不愿意看到一个家庭就此破裂,于是决定做出最后努力:请青山法院合作心理咨询老师共同对双方进行辅导。经过审理法官和心理老师的“不放弃”,最终换来了“大团圆”的一幕。
家事案件不论官司输赢,家庭裂痕已经形成,如何让当事人“回到初心”,是每个家事法官常挂心头的问题。
2017年,青山区人民法院成立“回到初心”家庭关系辅导中心,引入心理疏导,探索特色家事调解模式。
在硬件配备上,法院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空间打造了包括家事圆桌法庭、家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发泄室、单面镜观察室、亲子探望室在内的“一庭六室”特色工作室。
在人才培养上,法院建立了家事审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女性法官为主导的家事审判团队,搭建院校人才联合培养平台,鼓励干警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培养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家事法官。
在调解模式上,法院一改过去生硬询问“何时相识、有无子女”的问话方式,转变为“能否列明对方五个优点、诉说婚后感动的事情”,及时抓住当事人心理感动点,引导当事人进行感情修复工作。
据介绍,截至目前,“回到初心”家庭关系辅导中心已为360余人次家事案件当事人提供心理诊疗及心理疏导,多例案件当事人平稳地解除夫妻关系,友善处理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事宜。

家事调解“前哨站”助推基层治理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套法治宣传册,2020年10月12日,青山区人民法院“法律门诊”在辖区的共建社区上线。每周二和周五,法官准时在社区“坐诊”,为居民答疑解惑。
如今,居民遇到难题,可来到社区现场咨询或“挂号”。法院结合社区“挂号信息”,指派法官进社区“接诊”,通过上门走访拉家常、线上线下开讲座等方式化解矛盾,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如果遇到问题复杂、矛盾突出需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会将问题“转诊”至法院。
年过七旬的张爹爹曾找到“坐诊”法官,称因为分房产的问题,前妻和现任妻子都与自己“翻了脸”。原来,张爹爹和前妻婚姻存续期间,曾分得了一套福利房,但是没有办理房产证。两人离婚后,女儿归前妻抚养。张爹爹和现在妻子结婚后,才办理了房产证,并登记在张爹爹名下。现在,前妻和女儿想要分房产,现任妻子不同意,要离婚。
“张爹爹的这种情况必须要‘转诊’进入司法程序才能化解纠纷。”“坐诊”法官表示,这起纠纷涉及公房产权确认,还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分配,必须要结合证据才能厘清法律关系。
设置“法律门诊”,只是青山区人民法院完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用家事调解“前哨站”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之一。据了解,近年来,青山区人民法院还打造了以“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乐军法官命名的“乐军工作室”、联合社区打造的“蒋家墩社区婚姻家庭服务站”、家事审判法官领建的“妇女微家”等四座基层治理“前哨站”。依托这些“前哨站”,青山区人民法院法官深入社区、走进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司法需求和司法期盼,化解众多子女抚养、家庭暴力等矛盾。
此外,青山区人民法院还与区妇联建立了协作机制,面向辖区内选任家事调查员78人、家事调解员81人,并制定了《青山区人民法院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工作规程(试行)》,搭建起多元化解平台。在家事调解案件中,家事调解团队参与调解案件200余次,得到当事人的一致认可。